攻頂天空之城
12.02~12.24
![]() |
希臘中北部的邁泰奧拉(Meteora,希臘語:Μετέωρα,轉寫為Metéora,意為[懸浮的石頭]、[懸浮在空中]、[在天空之上])當年被古代希臘人發現時,竟以為地上奇形怪狀,數量眾多的石柱、巨石,是從天上墜落凡間的。
這些碩大的石陣扎插在卡蘭巴卡(KALAMBAKA)的平原上,一柱擎天,睥睨四方,更妙的是,它們不但矻立不搖,遠遠看去,還有點像是懸浮於空中的石頭。
邁泰奧拉地區靠近皮尼奧斯河(Pineios)和品都斯山脈,最近的城鎮為卡拉巴卡(Kalabaka)。11世紀時,修道士看上它遺世獨立的特質,改造成苦行修身之所,當然,這些住所只是山洞與簡陋的草屋。

14世紀時,塞爾維亞人入侵,大批修行者為逃避動亂來到此地,攀爬登頂至奇石巨岩上建造修道院,為此處贏得[天空之城]的美譽。之後,希臘被併入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版圖,因土耳其人以回教為國教,希臘傳統東正教信仰受到嚴重排擠,社會人心混亂不安。有些修道士只好來到這孤嶺巒峰之間,懸崖峭壁之上尋找他們精神與肉體的棲身之所。
修道士們辛苦建造出一座座有基本防禦用途的修道院,不過,他們的生活只能仰賴以草繩編成的梯子和籃子上下運送人和物資,這種以繩索運送物資的方式儘管原始,至今依然沿用,而我也正好拍攝到以繩子、籃子運送物品,難得一見鏡頭。
![]() | ![]() |
古代修道士以籃子上下運送物資,直到現代仍舊沿用老方法。 |
邁泰奧拉地區約有20多座修道院傲然矗立在巨岩石柱之上,平均海拔為313米(1,027英呎),現今有6座保存完好,是希臘最大型的東正教修道院建築群。1988年,它們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在開放的6座修道院當中,我們計畫造訪其中的5座,包括有大邁泰奧拉修道院 (Megalo Meteoro)、聖三一修道院(Agia Triada)、聖斯蒂法努斯修道院(Agios Stefanos)、聖尼可拉斯修道院(Agiou Nikolaou)、盧薩奴修道院(Roussanou)。
據導遊Rena說,[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她此生還從未帶過有旅行團敢於一口氣攻頂攀登參觀5座修道院。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果然,過程中有半數的團員半途放棄了;而我卻鬥志高昂、志在必得,終於逐一完成攻頂,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難],對於上了年紀的人而言,身背重重的器材,本就是一大負荷,加上膝蓋的負重,走路時是體重的0.5倍,上坡或上樓梯是體重的3.3倍,下坡或下樓梯則高達體重的5倍,因此不可不慎,萬一膝蓋出了狀況,在這[窮山絕地]可沒人可以背你下山去,最好還是自備一根拐杖,每一個步伐都儘量小心謹慎,戰戰兢兢。
![]() |
登頂修道院並不容易,可以想見當時沿著山壁一鍬一鏟地挖鑿出蜿蜒山路,何其不易。 |
大邁泰奧拉修道院 (Megalo Meteoro)
邁泰奧拉地區的幾個修道院中,位置最高、規模最大、歷史又最悠久的莫過於大邁泰奧拉修道院!到此一遊的旅客如果旅程時間不夠充裕,最值得且最必要參觀的就是它。
此修道院建於最高大的岩柱頂端,面積約50畝,海拔高度約613米。據說,當年在運送建築材料到崖頂時,就花費20至25年時間,另外又用將近20至25年時間,在極為險惡艱困的工作環境下完成此一[希望工程]。如果不是出於強大的信仰動力,如此不可思議的工事,必然絕無完成的可能。
這座收藏豐富的修道院又被稱為基督顯容修道院(Monstery of 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院內除了保留許多宗教畫、手抄本等無價之寶,還收藏了拜占庭帝國後期許多珍貴壁畫、木雕、手稿、刺繡與聖遺物,甚至還有古希臘時代的古典作品。修道院內的教堂則是當中的建築精華,連當時用來載人運物的纜網及繩索也都被妥善保留了下來。
.jpg)
![]() |
![]() |
阿薩納西奧斯過世以後,修道院的院務由前任塞爾維亞國王約翰優羅斯(John Uros)接續主持。約翰優羅斯看破世俗紅塵、榮華富貴,棄絕權位名利,決意將餘生奉獻給耶穌基督,他即是後來為世人所知的聖奧撒夫(Saint Iosaph)。在任40年期間,他重建變容教會(1387-88),加蓋醫院、儲水槽和修道士們居住的小密室等建築。康斯坦丁堡大主教於1415年特准該修道院擁有獨立自主權。
此外,修道士埃奧薩夫追隨阿薩納西奧斯的精神,於西元1484年完成修道院所有壁畫。目前院內的中殿光線明亮、壁畫精緻華美、木雕屏障精雕細琢,上面繪滿花草、動物的圖樣;與屏障同時於1617年完成的主教寶座,同樣是工藝精湛的作品。
聖三一修道院(Agia Triada)
巍然坐落於尖峭懸崖頂上的聖三一修道院(Agia Triada)是由15世紀的修道士所建,乃是邁泰奧拉地區第三古老的修道院。根據文獻記載,單從懸崖底下將建材運往山頂就花費了70年的時間,整個工程則耗時18年。聖三一修道院曾是007電影《最高機密》(For Your Eyes Only)的拍攝景地。美國搖滾樂團[聯合公園(Linkin Park)]專輯的靈感也源自此地。可見本修道院景致何其動人。
這些修道院一直到19世紀才有道路、棧道和階梯通達山頂。二次大戰時,希臘被德軍與義軍侵略,修道院成了抗戰堡壘。無奈的是德軍火力猛烈,無情地摧毀建物。戰後,幸賴有心人士悉心修復,這些古建築才得以重現風華。聖三一修道院每天早上9點至下午1點開放。進入修道院,女士必須穿過膝的裙子,男士的手臂必須有衣物覆蓋,而且必須穿長褲。
![]() | ![]() | ![]() |
修道院內除了有壁畫、畫像,還收藏了大量古老的珍貴手稿。要到達這座修道院,你得在岩縫中登上140級臺階,穿過聖約翰施洗教堂 (Saint John the Bapits)以及那些可追溯至1682年的壁畫。修道院琳琅滿目的壁畫出自6世紀僧侶安東尼奧斯和尼可拉奧斯手筆。
值得一提的是壁畫當中有些是蛋彩畫,這是使用手磨的天然顏料粉,混入蛋黃, 基本上是以蛋黃為基材來當顏料,有時也會加入各種不同的植物性顏料。蛋彩運用在壁畫上稱為濕壁畫,有不易剝落,不易龜裂,色彩鮮明而保持長久的特點。缺點是很少能像油畫畫出非常深的深色。蛋彩畫在文藝復興時代曾獲得輝煌成就,可惜到16世紀後,逐漸被油畫取代。
馬賽克也是另一種被廣泛使用於修道院的藝術形態,其材質包括半寶石、切割的玻璃到大理石、木材、種子、羽毛等。馬賽克的黃金時代是伴隨著基督徒的到來,當時的羅馬因為教徒受到廣泛迫害,只能秘密地在黑暗的地下墓窖、地下室等通道中聚會,於是洞窟的牆上開始鑲嵌不規則形狀彩色玻璃的馬賽克裝飾,這些馬賽克將耶穌基督的故事描述給不識字的貧窮皈依者。為了要達到華麗的效果,一層薄薄的金葉子可以被熔合在二層玻璃之中,外面那層非常薄。
![]() | ![]() |
奇怪的是,遊客最感興趣的收藏竟是聖物保存室裡一顆顆排列整齊的骷顱頭,這些都是歷任住持、修道士逝世後保存下來的。
我一步一腳印地攀頂,單是步行已是一場苦不堪言的硬仗。回顧來時路,更不難想見當年開拓者與建造者所歷經的天路歷程,是何其艱辛與危險。心想,修道院內的修道士至少有中央廚房和儲藏室,可以稍微解決一下民生問題,而住在洞穴避難的希臘先民,他們的生存挑戰是何等艱辛?
現今這些古代希臘文化的瑰寶得以在崇山峻嶺間倖存,其實應歸功於這群來自希臘各方的修道士、哲學家、詩人、畫家會聚於此,堅苦卓絕且無私地奉獻。一方面,他們與世隔絕,潛心修行;另一方面,修道院建造在巨石頂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足以防備盜賊和土耳其人的侵擾。
儘管我全程參與了5座修道院參觀行程,不過,想要拍攝這些照片絕非易事,因為有些修道院禁止拍照,只能隨機應變,見機行事。
以大邁泰奧拉修道院 (Megalo Meteoro)而言,當觀光客人潮眾多時不便拍攝,只能按兵不動;等到人潮逐漸散去減少了,就得猛按快門速戰速決,毫不疑遲。其中有一座女子修道院──聖斯蒂法努斯修道院(Agios Stefanos),由修女主持,甚至還架設監視器,嚴禁旅客攝影。不過,我們的導遊深知大家此行不易,為了能讓大家一圓攝影宿夢,於是使出[調虎離山計],她一面向修道院購物;又一面聲東擊西,轉移院方人員的注意力,我們才能趁隙,悄然而迅速地按下相機快門。
修道院不給拍照 讓人遺憾
事實上,修道院禁止遊客拍照,未免讓人頗感遺憾。以拍攝一座修道院而言,我個人的攝影習慣是,至少要從六處不同的角度取景。時前、時後、時左、時右,有時需要仰拍、有時需要俯拍,要刻意避開院方的攝影禁令,實在不易。更遑論為了攝影構圖,爬山攻頂自也不可免,其中的辛苦更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念及古人的處境,或為避難或為修行,竟然起心動念在傾天的石柱、巨石之上沿著山壁一鍬一鏟地挖鑿出蜿蜒山路,造福後人可以沿路行抵山頂,如此鬼斧神工的工程,和堅苦卓絕的志業,實令人無比敬佩。倘若修道院能開放旅客拍照,甚至是有條件地允許空拍,讓人們以更全面、更寬廣的視角去瞻仰和欣賞修道院的面貌,豈不是能讓更多後人追想與效法古人的信仰和情操?

作為宗教重要樂器的管風琴,音量雄偉磅礴、音色豐富優美,尤其適合在莊嚴肅穆的教堂中演奏,它的聲音不僅令人對上帝心生敬畏,也令人對祂產生由衷的歌頌和讚歎。
還有,修道院的神父們應該與遊客有著更良好的互動。即使只是簡單的佈道或唱詩班,都能使修道院產生更友善的宗教氛圍,而非只是一座座已經商業化的和冷冰冰的古蹟建築。在這次的造訪過程中,有一兩個修道院甚至沒有人管理,未見任何修士修女,這裡的修道院雖然規模不大,也稱不上富麗堂皇,難以吸引大量的觀光遊客造訪;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萬一修道院或古蹟遭受破壞,恐怕後悔都來不及了!
王粲的《登樓賦》這樣寫:[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他登樓四望並非為了[覽景],而是為了[銷憂],我攀登上這些孤懸世外的修道院,主要是為了攝影。雖然行程緊湊,難免美中不足;不過,踏上古代修道士苦心孤詣,篳路藍縷之地,見識了他們過人的勇氣和毅力;更欽佩的是,在少有奧援的狀況下,他們從事艱險建造和清苦修行,忍受著無窮無盡的孤獨,全心全意投入上帝的懷抱裡。
我有幸見證這一切,相信經由他們的付出,塵世與天堂之間的距離想必更接近了。孤獨是否可怕呢?端看見仁或見智了!
耶誕節快到了,不管您信仰什麼宗教,在這個感恩的季節裡,謹以此文祝福大家快樂幸福。
原文刊於《講義》雜誌2017年12月號
** 本會有數十萬張世界各地風土民情、自然景觀、飛禽走獸照片,供公益機構免費使用,歡迎來電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