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餘燼 - 波斯波利斯宮殿
03.25~04.01

不論你是否為正義而戰,
戰爭都是一種犯罪。
- 海明威
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位於伊朗境內的色拉子(Shiraz)東北五十一公里一座當地人稱為[慈悲山](Mountain of Mercy)之下。可是,此處地處偏僻山區,每逢雨季和寒冬,道路泥濘不堪交通不易。此處的景象一片荒涼,引人產生一種深切的感受。許多傾倒的石柱和遭到人為和歲月毀壞的建築,在無限延伸的荒漠、與天相接的平原中。它的雜亂、殘破、蒼茫,卻似乎召喚了人們心底的鄉愁和無窮無盡的想像。波斯波利斯曾經是波斯帝國的首都,與另一個首都帕薩加德 (Pasargadae),同樣大約在前550年左右由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 居魯士二世)所建立,此城的名字在古代波斯的含義是[波斯人的城市]。由於城市規模宏大,這裡遺留的宮殿基石、建築分佈格局,和壁畫雕刻等都精美絕倫,可謂人類建築的瑰寶,它在1979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根據考古挖掘發現的碑文,上面寫著大流士雄心萬丈的豪語:[在眾神祝福之下,阿契美尼德萬眾一心決心建造這個宮殿,我做到了!]實際上。它是歷經大流士以及他的兒子和孫子三代才完成的:從大流士大帝 (Darius The Great 525-486 B.C.) 開始興建,他的兒子薛西斯 (Xerxes 486-466 B.C.) 續建,但一直到孫子阿塔薛西斯 (Artaxerxes 466-424 B.C.) 歷時70多年而建成。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波斯波利斯僅建造到一半,而且不曾被使用過。

[波斯](Pers) 本是伊朗西南地區的一個雅利安人部落,在西元前5世紀左右崛起並建立了強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an Dynasty,又稱波斯帝國),在古希臘文獻中一般用[波斯]稱呼這個東方國家。在波斯帝國興起的同時,希臘人的勢力也在歐洲巴爾幹半島日趨強盛。兩個強國的勢力在愛琴海和小亞細亞地區長驅衝突,最後波斯戰敗,國力也遭到極大損耗。西元前331年終於被遠征而來的亞歷山大大帝滅亡。鑑於波斯波利斯的政治象徵地位,亞歷山大只放火焚燒了波斯波利斯與帕薩加德兩個首都,除了劫掠它們的財富以外,也意在摧毀波斯帝國的權威象徵和波斯子民復國的信心。
根據野史記載,在希臘攻破了波斯波利斯以後,亞歷山大大帝準備了名貴祭物酬謝神明,以及一連數日舉行通宵達旦的奢華盛宴宴請親友和將士。當眾人酒足飯飽帶有幾分醉意之際,一位名叫泰絲(Thais)的名妓當眾進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西伐戰績顯赫,如果他能進行一場豪華的慶功遊戲,將將象徵波斯帝國權力的波斯波利斯宮殿燒毀,這將會成為他在亞洲征戰登峰造極的作為。這個建議贏得了在場所有已經喝得爛醉的賓客的一致讚賞,以及亞歷山大的首肯。於是大家點起了火把,並高喊著[為希臘神殿復仇!(因為西元前480年波斯曾入侵雅典,並燒毀不少神殿)在喧鬧和樂聲中,泰絲第一個跟隨亞歷山大大帝將火把丟進了皇宮,其他人也紛紛跟進。象徵波斯帝國榮耀的[阿房宮]就這樣在熊熊烈火中,沉沒於歷史的長河。
根據希臘史家普魯塔克﹝Plutarch﹞的作品,可以證實這片龐大的建築群過去確實雄偉華麗。他還告訴人們,亞歷山大大帝曾組織一批兩萬頭騾子與五千隻駱駝的商隊,將從波斯波利斯洗劫的財物運往埃克巴坦那﹝Ekbatana﹞。可見當年波斯波利斯的富裕和繁盛。杜甫曾經為古代楚國宮殿陳跡景物蕭條的景象,發出如此感嘆:[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杜甫﹒詠懷古跡)所幸,波斯波利斯宮殿經過學者們的考察,已經使後人對於這個宮殿的歷史背景和建築原貌,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波斯波利斯位於海拔1770公尺的高原上,宮殿佔地面積約135,000平方公尺,建立在一約13公尺高的石平台之上,一半由人工搭建,一半鑿山而成。平台長448公尺,寬297公尺,西北端有階梯,寬7公尺,共有111級台階,每級石階梯只有6-8公分高,人可以策馬拾階而上,進入城中。除了平台,還有13根聳立的高大石柱,高度為10到20公尺,還有數不清的石牆,石門,石雕像和房屋台基。該城東靠慈悲山,其他三面建有雙重的城牆。城內有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陵墓。
大流士及其後繼者還在平臺上築建了一系列精美絕倫的城門、皇家宮院和廳室等。主要建築有萬國門、阿帕達納宮(謁見殿)、玉座廳、百柱廳、大流士宮、塞克西斯﹝Xerxes﹞宮、寶庫等。波斯波利斯宮殿是一組風格華麗的宮殿,牆雖然是土坏砌造的,但表面都貼上了黑白兩色大理石或彩色琉璃磚,琉璃磚上還裝飾有浮雕。大廳內部佈滿色彩鮮艷的壁畫。柱子更是華貴異常,柱頭上雕刻著覆鐘、仰缽、渦卷和一對雄牛。柱礎是覆缽形,刻著花瓣,助身上刻著凹槽,極盡精巧,一切都在誇耀皇帝豪華與奢侈的生活。
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的波斯帝國處於全盛時期,當大流士一世決定在法爾斯乾旱的平原上建都時,就考慮將首都建成一座與帝國實力相稱的城市。那時這裡學者、能工巧匠雲集,宮殿建築雄偉壯麗,驛道四通八達,藝術與文化盛極一時,成為波斯帝國國力達至頂盛的象徵。
![]() |
![]() |
![]() |
宮殿的正門是被稱為[萬國門](Gate of All Lands, or Gate of Xerxes;也叫[薛西斯門]或者[波斯門])的大門,門上石刻著薛西斯王用三種文字(古波斯文、埃蘭文、古巴比倫文)所寫的銘文:[在哈胡拉馬茲達的命令下,我樹立此萬國之門。有許多壯觀和美麗的紀念物在此城市被建造,都是出於我和我父親的命令,都是為取悅阿胡拉馬茲達。]四道大門與支柱高18公尺,門邊側柱上包覆和雕刻著人面獸像(拉馬蘇獸,Lamassu),這種形象在中東地區廣泛存在。它分別在被波斯帝國毀滅的巴比倫帝國,和被巴比倫帝國所滅的亞述帝國的宮殿建築中出現過。入口前有大平臺和大臺階,石階兩側牆面刻有 23 個民族朝貢隊伍的浮雕像,人物形象生動,反映了波斯帝國繁榮的景象。
君臣相見歡 – 阿帕達納宮
萬國門的兩邊,分別是西面的[阿帕達納宮] (Apadana Palace) 和東面的[百柱廳](the Hundred Columns Hall),是波斯波利斯的兩座主要的建築。阿帕達納宮,或譯謁見殿。殿內大廳呈正方形,面積達36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近萬人,是波斯波利斯最大的宮殿,用於接見群臣和外國使節,舉行慶典。此宮殿是由大流士一世初
建於公元前515年,約30年後完成於薛西斯時期。現僅存石柱13根。
![]() | ![]() |
百柱廳殘存的壁畫刻有帝國統治的28個不同種族。 | 遠看波斯波利斯的殘跡。 |
它是由第四代波斯王薛西斯所建。百柱廳同樣也是正方形,每邊長73米,有100根13米高的石柱,承托著寬廣的雪松木平屋頂,因此稱作[百柱廳]。百柱廳的入口前門的北面門,在入口有駿馬門跟高柱。進入後是大門通道,左右兩邊各有疑大片石雕門廊,相互對照。石雕內容是薛西斯王端坐中間,手持權杖,周圍各有僕役和護衛,向國王進行報告的則是軍官千夫長。在國王的下方共有五排兵士,每一排有十位,共五排。由阿契美尼德士兵(頭戴圓筒形平頂帽)與米底亞士兵(頭戴軟式原貌)穿插排列,這兩個種族是組成波斯帝國的骨幹。百柱廳的南面門則是可以通過國王私人宮殿的出口。此處也和北面門的石雕相當,在它的東西兩片門雕上面,一面有14位抬著王位的人,兩片門雕共計有28位不同的臣民,他們代表著臣屬於波斯帝國的28個不同的種族。在1971年10月,伊朗政府曾在這裡舉行過波斯帝國建國2500年慶祝大典。
人類文明的資產與劫難
對比於亞歷山大大帝放火燒毀波斯波利斯宮殿的荒唐行徑,以至於如此珍貴的人類文化資產,無法更完整的保留到今日。更加荒誕不經的,乃是近期有伊斯蘭國 (ISIS) 曾經多次以激進的宗教理由,宣稱反對鼓吹偶像崇拜,而以鐵鎚,炸藥等工具破壞侵佔鄰近地區的清真寺、神殿、教堂,這些具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古代歷史遺跡和文化資產。以巴爾夏明神廟(Temple of Baalshamin)為例,它是在西元131年修建於敘利亞巴爾米拉,乃是當地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之一;卻在2015年的7月間遭到伊斯蘭國的炸毀。儘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對這類的行徑發出嚴厲的譴責,更呼籲伊拉克民眾、政治和宗教領袖應該要勇於盡力保護文化資產。然而,這種責任應該是屬於全世界每一位人民的。這是因為現代國家的界線只是一種人為的界定和區分;甚至很難說在幾千年甚至上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是從地球上的哪個地方和文化而來。
撫今追昔,遙想波斯波利斯當年的盛況,對比於今日還留存在荒野中的斷垣殘壁,不由得令人想起唐朝杜牧在《阿房宮賦》裏所形容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不論中外,偉大的城市和建築只要經過無情戰火摧殘後,昔日繁華恐怕都得付之一炬,只剩下倒塌殘破的淒涼景象。波斯統治者征服他族,也被他族收服,所謂[用劍獲得的,終將被人用劍奪去]。但人類似乎永遠不能記取歷史的教訓,永遠在重蹈覆轍,美國著名的作家海明威曾說:[不論你是否在為正義而戰,戰爭都是一種犯罪。]確實值得省思。
本文刊於《講義》雜誌2018年3月號
** 本會有數十萬張世界各地風土民情、自然景觀、飛禽走獸照片,供公益機構免費使用,歡迎來電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