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文教基金會

MIND 心域無疆

安貧樂道 友善愛美的孟加拉

11.20~01.27








 

    即便穆斯林屢遭英美國家污名化,我對於伊斯蘭國家及其人民依然保有相當美好的印象,因為過去造訪喀什米爾、印尼、新疆等穆斯林國度的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穆斯林的友善與平和,迥異於英美媒體大肆渲染出的恐怖、極端形象。

 
        久聞伊斯蘭節慶[[宰牲節]]盛名,為了親眼目睹盛況,今年八月我啟程前往穆斯林人口世界排名第四的孟加拉。

 
       這個面積不到15萬平方公里的國度,卻容納了將近1億5000萬的居民,其首都達卡(Dhaka)人口密度最高可達每平方公里10萬人,堪稱世界最擁擠的城市。前九天,我們就待在孟加拉首都達卡以及附近約三、四小時車程內的港口、海岸、紡織廠,實際貼近並感受孟加拉人是怎麼樣在過活的。
 
大廈和鐵皮屋 共生並存
       達卡位於富饒的恆河三角洲,不斷翻滾且忙碌的布裡甘加河(Buriganga River)穿過市區,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像所有古文明國家的子民一樣,布裡甘加河居民傍河而居,靠河維生,漱洗沐浴在此、生老病死也在此,布裡甘加河因此成了達卡的[生命之河]。
       無奈的是,資本主義的腳步跨進,我看到了同樣的河岸,居民生活懸殊很大。一棟廣告公司一整排的高樓大廈和周圍簡陋的鐵皮屋共生並存,對比之下,看起來有些諷刺。

亮麗高聳的廣告公司大樓和簡陋低矮的違章建築民房,形成強烈的對比。


更糟糕的是,如今各種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化學廢料污染了[生命之河],河流混濁了起來,污穢了起來,然而貧民區的孟加拉人為了生存不得不與河流相依,將生活託付於這條河,他們沒有3C生活和高收入,卻有一種原始的純真和友善,只要在達卡街區走一圈,很容易被當地人包圍,他們像是非常崇拜你的粉絲一樣,也像是看到了外星人一般,那種特別的熱情與和善,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如同[大明星被群眾包圍]的尊榮和虛榮。
 
布裡甘加河被稱為[生命之河],反映出人類堅韌的生命力。

七彩三輪車 華麗的風景
       我們初訪孟加拉,抵達首都達卡,由機場到市場,第一印象是道路崎嶇不平,交通擁擠不堪,但是紊亂中仍亂中有序。
 
       三輪車、汽車、卡車、迷你計程車(嘟嘟車)和人潮在大街小巷縱橫交錯,令人眼花撩亂。其中又以人力三輪車的數量最多,估計每天有兩百萬輛三輪車穿行,形成華麗、流動的風景。
 
       三輪車夫大都是來自中下階層的男子,他們在鄉下工作機會很少,只能轉戰大都市踩車糊口。不少車夫都能講簡單的英文,每月收入平均是孟加拉幣四萬元(約新台幣一萬三千多元),可以比公務員兩、三萬元(新台幣不到一萬元)月薪還高。
 

       有趣的是,每輛三輪車的車身布罩、座墊花色各不同,五彩繽紛,讓人看的目不暇給。還有卡車上的圖案也都各自發揮巧思,其中穆斯林為車體飾以清真寺、星月標誌,印度教徒則貼上三大聖神圖案,顯示這座城市的美感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有些三輪車上還印有熱門的電影畫報,依然是彩度極高、華麗而吸睛。
雖然車潮與人群縱橫街市,予人紊亂的印象,但這裡鮮少發生交通事故,除了車夫駕車技術出色,或許也和當地人民恪守信仰、滴酒不沾有關。
 
       搭乘三輪車也是體驗達卡日常文化的最佳方式,遊客坐在車上穿越熱鬧街區,觀察古樸的建築住居以及辛勤勞動的攤販,曲折之間,孟加拉人生活的美麗與貧窮,盡收眼底。

達卡是世界上人力三輪車最多的城市,車體鮮豔亮眼、圖案多元繽紛。望眼所及,小城中[能畫的地方都畫了],無所不在的美十分令人觸動。

工人揮汗工作 仍面帶微笑
       孟加拉艱難的生存處境可以從所有在塵土風揚,烈日當空,頭頂數十公斤磚塊、油桶、飼料……等等重物,揮灑汗水,賣力工作但求溫飽的工人身上,清楚明白地呈現出來。他們甚至掙一口飯吃,比活命重要﹗
 
      我在港口城鎮克薩巴扎的曬漁場,看見各式漁獲晾曬在竹竿上,迎風招展,男人頭頂著一簍簍盛裝的漁獲,在港口來回奔走,岸上的婦孺幫忙刨削魚鱗及晾曬魚乾,他們在瀰漫著魚腥味的腐臭環境中賣力工作,不見愁容,反而在鏡頭前看起來是那麼地樂天知足。
 
       他們有的工人在泥沙黃濁的河域工作,半身沉浸水中,採集一簍簍淤砂,男子頭上頂著重重的謀生的器具,往返步行於一根根連接小船與河岸的懸木上。但是他們面對我的鏡頭時,儘管舉步維艱,仍願意敞開雙臂、伸出一腳、面露微笑,非常友善的讓我拍照。

       達卡隨處可見童工,即使孟加拉孩童讀小中學免學費,仍有許多貧童家裡沒有交通工具可載他們去上學。即便能夠接受教育,畢業之後也找工作困難。孟加拉女工薪資只有男工的一半,而童工的薪水更是少的可憐,每天日以繼夜工作,大約領取新台幣50元左右的日薪。他們多數在工廠當小工,女童工在鞋廠、紡織廠,男童工則在市場、餐館或街頭打零工等。


當這些孟加拉的孩童遇到遊客時,總是特別開心,他們會熱情地圍著遊客,有時還會稚氣未脫的跳跳水給遊客看,不像印度的孩童會主動向遊客伸手要錢。

垃圾堆拾荒婦 愛美不落人後
       無所不在的美,似乎已成為達卡這個城市中最令人難忘的風景。
令人吃驚的是,放眼看去,不管在大街小巷、工廠、漁市場、小販……所有的婦女都穿的美美的。
       行程中的第四天我們去吉大港口,在途中司機開到路邊停下來。
導遊問︰[大家想去看看大垃圾場嗎?]這本不在預定的行程之內,算是一
段意外的插曲。

       導遊又好心提醒︰[參觀時間是廿分鐘,要戴兩個口罩。]
大垃圾場裡果然惡臭難聞,我五分鐘內匆匆拍了五張照片就快受不了了,就掩鼻而逃,迅速回到車上。回到酒店時,近看所拍的照片,讓我訝異不已的是垃圾堆中的拾荒女,竟然也穿的美美的。

        回想我們台灣從北到南來來往往的女生,大抵穿著黑白和素色系服裝。而如果搭高鐵放眼望去,多的是鐵皮屋和山坡地違章建築,毫無美感可言。
     

 前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是第一位在中國提倡[美學教育]的教育家,他以推動美育勸導國人,終身不渝。蔡元培對於美育的譯介和呼籲,包含著他對於國家危亡、文化沒落進行挽救的努力,有著深刻的創見和影響力。


[宰牲節]獻祭 穆斯林感受真主恩典
孟加拉的信仰以伊斯蘭教為主,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穆斯林信徒,而[宰牲節]的由來則和伊斯蘭的典籍《可蘭經》相關。據載,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夢見真主阿拉向他指示,要求他以兒子伊斯瑪儀的性命來獻祭,以示虔敬。伊斯瑪儀得知後欣然同意,就在易卜拉欣遵命殺子之際,天使奉阿拉之命帶來一隻黑頭白羊,取代伊斯瑪儀的性命。而同樣的故事也在舊約聖經的[神試驗亞拉伯罕]一章中出現。《可蘭經》這一段故事主要彰顯三個意義:易卜拉欣的忠誠、伊斯瑪儀的孝心,以及真主的仁慈。於是後世便在伊斯蘭曆的十二月十日宰殺牲品(羊、牛),藉此表達對神的虔誠與敬畏。

按照傳統規矩,穆斯林會在[宰牲節]這天清晨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上墳緬懷先人。節前,穆斯林家家戶戶打掃乾淨,製作各種糕點,炸油饊子、烤鑲,做新衣裳,為節日做好準備。從清真寺做完禮拜回到家後,經濟條件許可的穆斯林便會殺牛宰羊。
宰牲其實是有規矩的:牲畜必須健康完美,獨眼、拐腿、傷角和消瘦有病等四不全者皆不允許被用作犧牲;不能宰殺太幼小的牲口,绵羊必須六個月以上,山羊一歲以上,牛兩歲以上;牲口被宰殺後的[吉祥肉]通常分作
[宰牲節]前兩三週,居民們就會把牲口運送到附近的市集叫賣,價錢從一萬到十萬皆有,差異極大;居民們四處走動挑選牲畜、討價還價,相當熱鬧有趣。
三份,一份施捨給窮人,一份分享給親友,剩下三分之一才留給自家享用。
 
[宰牲節]的真義在於務必使國度內的每位穆斯林都能享用到吉祥肉,感受到真主的恩典。

據說孟加拉每年[宰牲節]都會有近兩百萬頭的牛羊被宰殺等待獻祭,首都達卡一次宰殺牛羊可多達兩萬頭以上。據說,有一年[宰牲節]剛好遇到暴雨來襲,城市裡處處血淋淋,血流成河,讓人慘不忍睹。

壯觀返鄉火車 車頂擠滿人
行程的最後兩天,是活動的最高潮,我看到了[宰牲節]的完整過程。
 
      居民在附近的小河中為待宰的牲口沐浴,這是宰牲前必要的程序。

[宰牲節]當天,各地會有許多宗教儀式及傳統活動,四處可見許多穆斯林們一同參與這個偉大重要的宗教節慶。許多在外地工作的居民會在[宰牲節]前夕回鄉與家人相聚,火車仍為當地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節慶之前達卡火車站會出現大量南來北往的人潮。
 
雖然從清晨五點半開始至午夜,大約每二十分鐘就有一班火車,但是仍不夠運載趕著回家的滿滿人潮。
 

我在達卡火車站的天橋上,目睹返鄉人群擠爆月台,迎面而來的返鄉列車就連火車車頂上面也全都擠滿了歸心似箭的遊子;列車進站後,他們一一費力使勁地往車頂攀爬,即便車頂上早也已經站滿了人,只要一有一丁點空隙,他們會幫忙拉上車頂,險象環生,讓人怵目驚心。難能可貴的是,車廂內有座位的乘客會伸手協助窗外的人,用力將他們拉入車廂內。有的乘客看到我們在拍照,會招手請我們幫他們拍照。

孟加拉人不分彼此、不顧擁擠,大家有志一同就是希望幫助每一個人都能完成返鄉的心願。我看見這塊土地上最貧窮落後的一幕,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也看到了人性裡[患難見真情]相互扶持的光輝面!


伊斯蘭文化 被西方過度醜化
 
孟加拉人民因為內心有真誠的信仰而獲得心靈的支持,足以面對遍布苦難的人世,而表露出人性的良善與美麗。我從他們身上看見了真、善、美,這與西方世界透過傳播媒體放送,刻意醜化伊斯蘭文化的種種資訊呈現是截然不同的。
 
事實上,伊斯蘭經過了十四世紀的發展,形成西起西北非,東至東南亞馬來世界,廣大伊斯蘭世界,其所涵蓋的國家超過五十個,其人口也分佈在歐、亞、非三大洲,約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伊斯蘭在歐洲、澳洲更是快速的發展。伊斯蘭世界所創造之文化與文明,其內涵在全人類的文明、文化發展史上有不可輕忽的地位,當歐洲尚處於黑暗時期,伊斯蘭世界的文明已相當輝煌先進,可與東方的中國文媲美。
 
就歷史的發展過程觀之,亞非伊斯蘭世界與歐洲基督教世界有較多的互動與衝突;事實上,伊斯蘭與猶太教、基督宗教都有共同的根源。
 
伊斯蘭標榜平等與對等,每個人不論其種族、膚色、國籍、經濟與社會地位背景的差異,在伊斯蘭教義下一律平等,一國君主與普羅大眾可於同一清真寺做禮拜,即是明例。
 
貧富差距懸殊 卻安貧樂道
這樣的精神讓伊斯蘭子民有著不分貧富貴賤,都能在教義下不分你我,互相扶持的包容性。
 
此外,伊斯蘭子民樂天知命的精神也正如我們《中庸》上所的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你如果一向過富貴的生活,就該保持謙虛,如果你是窮人,就該保持安貧樂道的精神。一般而言,物質生活並不能填補心靈的空虛,也不能去除人的煩惱。即便物質生活匱乏,人也一樣可以活的自在快樂。孔夫子不也極力讚美他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困苦卻純真,貧窮卻友善,落後卻愛美;這才是真實的孟加拉!對於生活在富裕地區卻不懂感恩的人們,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國度,也是此行意義價值之所在!
 

           
 **  本會有數十萬張世界各地風土民情、自然景觀、飛禽走獸照片,供公益機構免費使用,歡迎來電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