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極而默,默極而生
政治大學徵文比賽 第四名
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 鄭侑青
攝影 陳維滄
喜馬拉雅山、兩極和沙漠,這些都是喜愛探險的旅行家立定心志畢生要造訪一次的地方,陳維滄先生在踏遍五大洲三大極後,並不是分享採點式走馬看花的行程,而是深入當地和探索內心,更多的是他對曠野、對生態、對人性、對世界的關照與關懷。高處不勝寒,唯有在最寂寞的時候,能聽見內心誠實的聲音,他認為[生命渺小而可貴,心域寬廣而無限],透過旅行,追求生命價值與意義的過程不禁讓我想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對追求事業與學問必經之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於是我定了這個標題,象徵去了這些地方後,反而意識到[孤獨是一種沉澱]、[生命的偉大不在長短,而在精彩],透過陳維滄先生的眼睛與他一起到極境旅遊,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三件事。攝影 陳維滄
“Work hard and you can enjoy hard work, birth and birth again.”
陳維滄先生在書中提到,希臘文中旅行這個詞,是由hard work和rebirth所組成,身為土耳其語文學系的學生,我明白要學好一個語言唯有前往當地生活,在土耳其及歐洲各國旅遊時,必須隨時面對陌生,準備好自己迎接每一個未知的挑戰,剛好和書中提到的:[挑戰恐懼,把危險當作人生的學習]不謀而合,我愛旅行,我學到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並且能在經歷過這些挑戰後重生。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just one person. To a person, you may be a world.”
最令我動容的,不是用名利、金錢所定義的成功,而是在達到世人定義的成功後,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身教大於言教,陳維滄先生形容父母給他的教導,造就了現在[為善不欲人知]的他,這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人]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當他們一行人到達地球正上方北極時,每個人手拉著手,不分國籍、不分你我,讓我學到,我們要珍惜生命中出現的每一次相遇、每一個偶然。
“When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方,是此生一定要去的,沒有原因、沒有解釋,那個地方就只是一直存在心中,散發著一種彷彿是宿命的吸引力。[痛苦是快樂的母親]、[意志力無法購買,只能發自內心],願我能活得和那胡楊樹一樣,效仿她千年不朽的毅力,在追夢的道路上滿懷盼望,用意志力與真誠的心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