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願意跨出那一步
政大《縱橫極地》徵文比賽 第一名
華語文教學碩士班 鄭侑青
攝影 陳維滄
在細細品嘗完陳維滄先生巧妙搭配的文字與照片後,對謎樣淨土那一篇特別有感觸,令我想到之前看過和西藏有關的影片:火線大逃亡和紅河谷,同時都說明西方世界對西藏的好奇心,然而我們必須不斷自問:[為什麼我們要用自己的文明去破壞他們的文明;為什麼把我們的世界套入他們的世界?],西藏象徵人間最後一片淨土,對篤信佛教的藏人而言,一生中最大的使命就是朝聖大昭寺,三步一拜的朝聖者可能走上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這樣神聖的儀式,朝聖者要先苦行自己,這是印度古遠的傳統,彷彿只有苦行肉體,某種內在神聖的東西,才可以從身體的牢籠中釋放出來。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骯髒,實際上卻是神聖的,有時這兩個看起來毫不相關的概念,其實正說明同一件事:藐視世俗。唯有不在乎自己看起來甚麼樣子、忽視他人的眼光時,才能真正達到神聖的境界。華語文教學碩士班 鄭侑青
攝影 陳維滄
![]() | ![]()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方,是此生一定要去的,沒有原因、沒有解釋,那個地方就只是一直存在心中,散發著一種彷彿是宿命的吸引力。在陳維滄的攝影集裡,我看到了那股決心與毅力,在這本攝影集裡頭,我學到了四件事:
[RISK more than others think is safe.]
正因為陳維滄先生不屈不饒願意等待的冒險精神,使機會快門找上門,得以拍出國家地理雜誌也要花15年才捕捉得到的珍貴鏡頭。
[CARE more than others think is wise.]
在野性呼喚那一篇,維滄先生遇見了丹頂鶴,也為他深深著迷,若我們能多認識這世界上豐富的創造,勢必能對社會環境付出更多關懷!
[DREAM more than others think is practical.]
求善、求真、求美的態度,構成了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那幅經典光束,正因為維滄先生沒有功成名就的壓力,總能將信念和興趣注入自己專注的事情,人因夢想而偉大,在實現夢想之前,別讓恐懼打敗了自己。
[EXPECT more than others think is possible.]
目前的主流並非不可能改變。傳統只是人類建構出來的東西,懷孕的北極母熊需在洞裡醞釀八個月,方能重見天日,在達成目標之前,需經歷的痛苦與不被理解都是難免,但千萬別因這樣對現狀失望,也別小看了自己的力量。
我們缺的只是遠見,還有願意行動的勇氣。
當我們願意跨出那一步時,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事,也沒有我們到不了的地方。